中医方剂为何偏爱酒
在很多的中医方剂中都能看到酒的身影,甚至在不少方剂中酒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今天杜康酒给大家分享中医方剂为何偏爱酒,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!
酒在中医药上的运用早有记载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《黄帝内经》十三方中,使用酒治病的人就有五种药方,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的“醪醴”,《素问·缪刺论》的“左角发酒”、《素问·腹中论》的“鸡矢醴”、《灵枢·经筋篇》的“马膏膏”法、《灵枢·寿天刚柔篇》的“寒痹熨法”等”。其中,内服和外用皆有,这对后世医用酒治病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。
1、伤寒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
后汉时期张仲景在《内经》的基础上,在他所著得《伤寒杂病论》里,记载更多的用酒的方剂,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篇》载:“伤寒脉结代,心动悸,炙甘草汤主之”。
炙甘草汤方以清酒和水煎煮,清酒也就是沉香的米酒,用清酒促进气血循环,使经络畅通,引导各种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,和气血通经隧,阴阳平。则心悸自安。
老中医所用的炙甘草汤方一开始并没有要求加酒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老年中医师在第二次会诊后要求在汤中加入葡萄酒,服用后效果明显。说明该处方组合严谨,配伍优良。如果处方中没有加入酒,虽然有效,但比较缓慢。
2、能暖宫调经亦可补血止血
又如《金匮要略·妇人对于妊娠病脉证并治》载:“师曰:妇人有漏下者,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,有妊娠下血者,假令妊娠腹中痛,为胞阻,胶艾汤主之。”
焦艾汤以清酒造势,配合全方使用。可以止血和出血,还可以温热子宫月经,更可以治愈,安抚胎儿,所以这个处方是妇科常用的有效处方。
3、酒性温热能行瘀
再如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载:“妇人已经六十以上二种风,及腹中血气刺痛,红蓝花酒主之。”
一两朵红花,一升酒,煎减半,未止再服。根据这一方用酒,以酒行血,红花可以止痛,两药结合,然后治疗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毁。
女子因寒闭经,或月中,腹痛少时,一般煎服此方,或服红花一两,高粱酒一斤,泡后早晚各服一半。(具体用量可灵活控制),往往能得到满意的效果。
民间常用红糖烧酒在水里炖来暖身,以治疗腹痛,往往见效,因为红糖温甜,酒精温热,暖血,即吃甜慢,热治寒。
4、对风寒湿痹病人
根据风寒湿、正气强弱、气血盛衰的不同情况,常用蠲痹汤,药用羌活、防风、姜黄、当归、赤芍、黄芪、生姜为基础。
如风偏重者可以重用具有防风、海风藤、秦艽、五加皮等以为主,寒偏胜者加干姜、桂枝等以祛寒为主;
湿偏胜者加生薏苡仁、苍术、薯蓣等以湿润为主,上半身使用羌活,下半身使用单生疼痛;腰痛加穿结、山脊、杜仲、桑寄生;正气不虚者可减黄芪;久病气血两虚者加养血药。
此外,如乌梢蛇、青木香、威灵仙、千年健、牛膝、防己等可适当选用,以上,剂量可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,并嘱高粱酒浸泡后经常服用,夏季浸泡两周,冬季浸泡三周,或将药材和绍兴酒放入砂锅中密封,用水蒸三小时,然后过滤掉残留物,即可服用。
注意选用的酒质量好,便于存放,否则容易变质失效。这样一个辨证治疗用药浸酒,服后多能获效。
然而对热痹一证,用酒和药物在水中煎煮是不合适的,药用水煎服为宜。
根据药理学报告,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往往是从酒精中提取,例如五味子水煎不如乙醇中提取、丹参煎剂不如酊剂不如酊剂等,因此,现时有新药(包括部分中药为原料)以以酒、乙醇中提取较多。
酒在医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,可以涉及到一些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伤、针灸推拿、中药炮制、预防等学科的适应症。
更多酒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,杜康酒官网持续分享中!